北投溫泉浴場建於1913年6月17日,為臺北州仿照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的方式興建而成,是當時規模最大、最華麗的公共浴場,由臺北廳公共衛生單位管理經營。1921年日本皇太子裕仁來台,乃增建二樓30多坪御休所;1997年二月內政部定為三級古蹟,之後由台北市政府民政局整修為北投溫泉博物館。占地約700坪,是兩層樓仿英式磚造建築,一樓為磚造浴池,二樓為木造休息區,並設有娛樂室等。
1945年,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後,此浴場曾一度成為國民黨北投鎮黨部,及民眾服務社,除了辦國家慶典外,也出租供民眾作為辦喜宴的場所。當時該建築一樓後面部分,即現博物館辦公室區及浴場部分,也做為「台北縣議會招待所」兼營游泳池。該建築同時還有警察局北投分局光明派出所,共三單位同時使用該建築。國民黨部遷出後,北投溫泉業也沒落了,最後台北縣議會也不再使用為招待所。而光明派出所亦於1988年2月9日起遷移至新址光明路131之2號。於是該建築變成台北縣人員陳師堯先生占用之住宅,部分空間出租變成電影道具間,開始急速傾頹。
1994年逢甲大學建築系的學生陳林頌由於小時候遊歷北投的美好記憶,以北投溫泉谷地的北投溪、北投溫泉公共浴場、北投公園等北投歷史空間之研究,為題處理逢甲大學畢業論文,並測繪了北投公共浴場平面、立面圖、北投溪谷地模型。因陳林頌到處呼籲搶救北投公共浴場,不要被拆除成為纜車站。
1994年,北投國小的呂鴻文、黃桂冠、謝淑玲、許家寶老師開會規劃八十三年度資源班教學主題,決定以「鄉土教學」為重點。呂鴻文、黃桂冠老師在探勘北投溪時,進入「台北縣議會招待所」,赫然發現這棟建築即是「北投溫泉公共浴場」。她們清楚知道這棟建築的歷史價值,幾經陳情要求保存這棟建築都沒有下文,最後蔡麗美老師發起師生聯署了一張陳情書,最後這張陳情書拿給居住北投,時任國大代表的許陽明。而陳林頌的資料也在這時彙集到了許陽明辦公室,並被採納成為重建北投最重要的理論依據與宣傳資料。許陽明於是利用其與當時陳水扁市長的緊密關係,親自向陳水扁說明,因此很快就指定成了三級古蹟,許陽明開始邀集當地居民組成「北投溫泉博物館」推動小組,並提出主張推動成為「居民親手打造自己社區的博物館」,也積極地向台北市政府爭取經費,最後獲得市政府採納成為市府的重要專案。為了實踐「居民親手打造自己社區的博物館」這個想法,許陽明徵求全部不支薪的社區志工,組織「北投溫泉博物館」籌備處,以提出社區主張,協調社區主張,並督促實現主張。同時也協助收集溫泉相關文物無償捐贈「北投溫泉博物館」,並記錄志工籌備工作日誌以昭公信,用以實踐這個台灣史無前例的社區運動。
資料來源︰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8C%97%E6%8A%95%E6%BA%AB%E6%B3%89%E5%8D%9A%E7%89%A9%E9%A4%A8